燃气费暴涨的真相
最近重庆燃气费上涨事件,全网沸沸扬扬,正好调查组出了结果,下面往深聊一聊。
看了调查组的发布会直播,先是讲如何动用大量工作人员,如何昼夜不停些地努力工作,如何破釜沉舟……结果得出的结论是——
重庆燃气费上涨源于:
1、抄表有问题
2、计费周期混乱
3、换表无序
简而言之,工作不力,组织无序。
为了平息众怒,给出解决方案是:
退还多收的燃气费,并罢免重庆燃气一把手……
显然,这个结果并未打消大众疑虑,因为这件事情最早的发酵点是“换表增费”,大量居民发现换了新表后,费用暴增,有的小区停气,表也在转。
而且2023年重庆燃气披露财报,重庆全年卖气量仅仅微增0.69%,但第四季度营业利润暴增11倍,而恰好大规模换新表也是在第四季度开始的。
量没增,利润暴增,这又作何解释。总不能这批电表是从美国进口的吧。
所以,这次调查组对“虚增费用”没有正面回应,只有一个解释:
某种意义上试图保护地方公信力。
因为一旦确认了“虚增费用”的结果,无疑承认了垄断企业在偷摸入室抢劫,会引发大众信心垮塌,延伸到其他管理部门。
而重庆燃气这样的垄断企业,是谁给的权限,背后又有什么背景,大家应该都清楚。
财新最近也给出了最新的调查结果,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:
燃气顺价。
顺价的意思就是从补贴定价逐渐过渡到市场定价。
之前燃气一直都是由保供企业补贴供应的,但是近两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,导致能源价格上涨,保供企业顶不住了。
我查了一下最新的国际能源价格走势,的确涨势凶猛,其他国家近两年来也没少涨价,这也造成了一定的补贴压力。
最重要的是,近两年地产运转不畅,有些产业能力较弱(税收较差)的城市,就很难有余粮继续补贴居民,于是下面的保供企业就开始想一些方法用于自保。
于是有了今天这一出。
但这也不能为虚增费用开罪,因为公众拥有知情权,你可以大大方方告诉大家水电燃气要涨,但不能偷偷摸摸借由换表名义涨价,这有些侮辱公众的智商了。
据统计,不止是重庆,四川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广东等省市,都有居民发现,在自身生活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,燃气费用出现了1-2倍,乃至3倍的涨价。
而在重庆舆论爆发后,各地也开始纷纷紧急成立调查组,启动燃气表、水表等计量器具检查,确保量值准确可靠。
预期之内,肯定是一查一个不吱声,跟地方债一样,中央最终出面擦屁股,举债解决地方的补贴问题。
水电燃气,属于大宗消费的民生保障,跟粮食是一个道理,属于不可动摇的国民基础,所以接下来应该会出台稳妥的解决方案。
如果还是不放心,可以从京东买个自营的燃气表,串联在燃气公司表后面。
拿个摄像头24小时录制。然后对比。开抖音直播。全程看看到底准不准,京东不准就投诉京东,必须3倍赔偿,京东准那就是燃气公司不准,直接报警。
手拿把攥。
其实很早之前,我就讲过,除了改革开放后,沿海地区形成了现代工业规模,以及内地的省会大城市,借着陆权时代红利,也跟上了脚步。
其他大多数城市,这些年都是靠地产吃饭的,自身不具备造血能力,也不具备发育新兴产业的招商资本。这意味着,地产不行,财政不行,民生就扛不住。
尤其今年,如果地产还不能兴起的话,地方绝对会想着法子着补经济,而着补的方法,一方面就是“换表”,另一部分就是“罚款”。
比如小摊小贩违法经营被罚,路上乱停车被交警贴罚单,开厂子不符合环保规定吃单子等等,都属于罚没收入的范畴。
我查了查2023年的罚没收入,好巧不巧,重庆2023年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达到22.4%,位居全国第一……这么看,就完全可以跟电表对上账了。
另一大亮点是广西,罚没收入高达138亿元,超过了河北、北京、安徽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等地,但一般预算规模又明显低于这些地区。
罚款,几乎与当地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收入持平了,真的厉害。
广西有一个地方更神奇,罚没收入占税收比例高达29.8%,我问当地一个朋友,他说早习惯了,犄角旮旯里安装摄像头,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违规了……交警、城管,出勤率那叫一个全国第一。
其实如果一个地方地理区位一般,也没有产业能力和原始资本,政策也照顾不到,理论上就应该主动收缩,维持一种小而美的存在,主动把房价和物价降下来,这样城市居民节奏慢点,生活悠闲,也有幸福感。
然而事实上,即使到现在,国内几乎所有城市都认为自己是未来的明星城市,天天赶着赶英超美,最后搞出一身负债。
很多人纳闷到底是为什么?
其实他们对做什么、合不合理、应不应该都清楚,就像是在一家企业中,一个员工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,他只知道,如果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表现良好,就有升到总监的机会。
而后来接替自己位置的人,好不好干,那是别人的事儿了,于是乎一层一层为之前的人擦屁股,最终将结局推向败坏的一面。
其实未来最大的对内改革,不是追求GDP,也不是在任期内,这个人干出了什么增量,而是居民的幸福度,生活成本是否和收入匹配,以及城市的负债和盈利情况如何。
如果居民是幸福的,即使GDP是停滞的,这也是个好的管理者。
从财政转移的路径来看,现在高层几乎主动承认了一些城市是根本赚不上什么钱的,不具备投资价值,就像美国一样,只能大力发展车头经济,带动车尾。
这意味着中国式「帮扶模式」,未来会更加鲜明,比如上海帮扶云南,北京帮扶内蒙古,广东帮扶广西和贵州……
高层分配的所有资源都会定向转移到车头,这几年贸易战加疫情,车头运行不畅,大家也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容易,但庆幸的是,今年开局良好,车头的动能又在加速起步。
比如广东,刚刚广交会一期闭幕,据统计,这次大概有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.54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,比上届同期增长23.2%。
场面火爆,盛况空前,一个朋友说,中东的土豪、东南亚、俄罗斯、中亚、非洲的客户特别多,而且出手阔错,对中国制造业商品非常感兴趣,出的价格也好,反而欧美的客户少了许多。
这意味着我国贸易路径已经从第一世界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世界,这是好事。
同时我也听到深圳东莞那面的声音,说华为正在大规模招聘全球光刻机技术人才,工资给的非常高。
目前华为已经调整为战时状态,已新成立的光刻机部门基本是24小时工作,员工吃住公司,供应商会议在半夜召开,前期评估5NM光刻机2年内投入量产,如果应验了,车头把半导体卷下来,那将是带领中国走进新的4万亿市场。
这就是平行世界的不同时空,有人哀叹,有人则充满期待。